千秋岁引(维扬怀古)
一朵琼花,两行绿柳,引得君王向南走。
风流爱看殿脚女,山河不值杯中酒。
汴渠开,隋堤筑,云帆骤。
明月一桥箫未久。
罗绮满楼歌方奏。
玉鲙金齑不空口。
平陈可怜三十载,头颅又落他人手。
好收成,雷塘上,田千亩。
风流爱看殿脚女,山河不值杯中酒。
汴渠开,隋堤筑,云帆骤。
明月一桥箫未久。
罗绮满楼歌方奏。
玉鲙金齑不空口。
平陈可怜三十载,头颅又落他人手。
好收成,雷塘上,田千亩。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扬州(古称维扬)为背景,用辛辣讽刺的笔调讲述了隋炀帝荒淫亡国的历史故事。
上阕开篇用"一朵琼花"起兴——传说隋炀帝为看扬州琼花,不惜劳民伤财开凿运河。"两行绿柳"指运河两岸的柳树,暗指耗费民力的形象工程。"风流"二句直指隋炀帝好色贪杯的本性,把江山社稷看得还不如一杯酒。后三句用排比展现运河开通后的虚假繁荣:汴渠开通、隋堤筑成、云帆骤集,表面热闹实则暗藏危机。
下阕转入对奢靡生活的描写。"明月一桥"用二十四桥的典故,写夜夜笙歌的场景。"玉鲙金齑"极写饮食之奢华。接着笔锋陡转:隋朝统一天下才三十年("平陈三十载"),隋炀帝就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最后三句最是讽刺:曾经穷奢极欲的皇帝,死后只能在雷塘的千亩农田里"收获"自己的恶果。
全词像一部快进的历史纪录片:先用香艳画面展现隋炀帝的奢靡生活,突然切换到身死国灭的惨状,最后定格在荒凉的坟场。这种强烈反差揭示了"骄奢淫逸必亡国"的深刻道理,就像用血写的警示牌立在历史长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