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偈倾一百六十九首》像一幅禅意速写,用简单动作勾勒出修行者的自在心境。
前四句是行为指南:不刻意追求("向"),不强求结果("讨"),在屋檐下散步,在佛堂静坐。这些日常举动暗含禅机——真正的修行不在惊天动地,而在吃饭喝茶的平常事里。
"眼裏耳裏"三句最有趣:明明闭眼打坐,却说眼里看见观音菩萨,耳里听见达摩祖师。这看似矛盾的说法,正揭示了禅宗"处处是道场"的理念——当内心澄明时,刷牙洗碗都能开悟,根本不需要刻意寻找神圣。
最后那个戛然而止的"过"字,像突然敲响的木鱼。既可能是说"观音达摩都是过客",提醒我们别执着相;也可能是记录者的笔注,如同现代人发消息时随手写的"以上"。这种留白让整首诗像块薄荷糖,初尝简单,回味清凉。
全诗就像用手机拍下的修行Vlog:没有华丽滤镜,只有真实的生活切片,却让人看见"劈柴担水无非妙道"的禅意。
释智朋
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