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虔僧室

何缘春恨贮离忧,欲入空门万事休。
水月定中何所谓,也嚬眉黛托腮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试图通过遁入空门来逃避尘世烦恼,却依然无法摆脱内心忧愁的纠结心境。

前两句写主人公因为无法化解春天的愁绪和离别的忧伤,想要通过出家来摆脱一切烦恼。"万事休"三个字透露出一种想要彻底了断的决绝,但同时也暗示着这种逃避可能只是徒劳。

后两句用"水月"这个佛教常用的意象(象征虚幻无常),写主人公即使在禅定中也无法获得真正的平静。最妙的是最后那个托腮蹙眉的细节——这个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动作,让一个本该超脱的僧人形象突然鲜活起来。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个穿着僧袍的人,看似在打坐参禅,实则偷偷做着少女般忧愁的小动作。

这种矛盾恰恰揭示了全诗的核心:有些情感就像春天的野草,就算你给心田铺上青石板(出家),它还是会从缝隙里钻出来。诗人用幽默又细腻的笔触告诉我们:人性终究是压抑不住的,哪怕躲进空门,该愁的时候还是会不自觉地托腮发呆。

唐彦谦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