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悯旱

瘠土嗟薄获,岁丰长忍饥。戎马况叠迹,田园成路蹊。

荷锄代牛力,播种良苦疲。朱火肆燎原,禾稗同一萎。

民乱如恐后,况乃驱策为!徒跣呼百神,呜咽致我辞:政拙未敢苛,召灾今则谁?

云汉何皎洁,箕斗正参差。心知阊阖远,侧向高天啼。

明日急刍饷,吞声重涕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民在旱灾和战乱双重打击下的悲惨生活,深刻展现了底层人民的苦难。

开头写农民在贫瘠土地上辛苦耕作,即使遇到丰收年景也吃不饱肚子。战乱频繁,军队的马蹄把农田都踩成了路,可见社会动荡对农业的破坏。农民没有耕牛,只能自己当牛做马地干活,播种时已经累得筋疲力尽。

接着描写旱灾的可怕:太阳像烈火一样烤焦大地,庄稼和杂草一起枯萎。百姓们像受惊的羊群般慌乱逃难,而官府还在逼迫他们服役纳粮。光着脚的农民跪地哭求各路神明,哽咽着诉苦:我们老实交税不敢反抗,为什么还要遭这样的灾祸?

抬头望天,只见星星明亮闪烁,却不见下雨的迹象。百姓知道向高高在上的朝廷诉苦没用,只能对着苍天痛哭。而明天还要被迫缴纳军粮草料,只能强忍泪水继续忍受。

全诗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展现了天灾人祸中农民的绝望。最打动人心的,是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即使走投无路时,仍然保持着卑微的态度,更反衬出当时社会的不公与残酷。诗中"荷锄代牛力"、"徒跣呼百神"等画面感极强的描写,让今天的读者也能真切感受到古代农民的辛酸。

施闰章

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学馀堂文集》、《试院冰渊》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