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参议用前韵记尝过余石林次韵答之

不复襄阳写孟亭,草斋人道是丹青。
那知客自从文举,但怪山能养伯龄。
世味无多真潦倒,归心欲寄每丁宁。
遥闻径竹添新影,更想岩花作远馨。
夜鹤未应真怨别,江鸥须信久忘形。
地偏故逐渊明远,风好常随禦寇泠。
痴坐正怜尘满案,醉眠终倚石为屏。
瀛洲学士烦追赋,尚记沧波接洞庭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回应朋友方参议来访的赠诗,充满了隐逸生活的闲适和对友情的珍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隐居生活的写照 诗中"草斋""岩花""径竹"等意象勾勒出山居的朴素环境,作者像陶渊明(渊明)一样享受远离尘嚣的生活。用"风好常随禦寇泠"形容山间清风,暗示这种生活让人心灵宁静。

2. 真挚的友情 提到朋友来访时说"那知客自从文举",用东汉孔融(字文举)的典故,暗示来访者是难得的知音。"夜鹤""江鸥"的比喻,既写自然景物,也暗喻自己和朋友像鸥鹤一样超脱世俗。

3. 矛盾心境 "世味无多真潦倒"流露对现实世界的失望,但"归心欲寄每丁宁"又表现对隐居的坚定。最后用"瀛洲学士"比喻友人,说还记得共同经历的"沧波洞庭",表达对往昔情谊的怀念。

全诗通过日常山居物象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文人远离官场后,在简朴环境中与知交往来的生活图景。没有华丽辞藻,却在平淡中见深意,传递出"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叶梦得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