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
《次谢景思韵》是一首富有韵味和历史感的诗。诗人似乎在怀念过去的一些人和事,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时代的感慨。
首句“埋没双岩已百年”,可以理解为在双岩这个地方,某种值得纪念的事物或事件已经被埋没,被时间遗忘,至今已经一百年了。这里的“埋没”可以理解为被遗忘或者被掩盖。
接下来,“班班胜事漫流传”,诗人提到过去的一些美好的事情或者人物(班班,意为美好、出色),虽然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但这些美好的事物仍然在流传着。
第三句“幸陪佳客挥犀麈”,描述了诗人很荣幸能陪伴杰出的客人,听他们挥动犀麈(一种装饰精美的扇子)谈论风生。“幸陪”表达出诗人的荣幸和喜悦。
第四句“实欠倾城舞绣筵”,诗人感慨实际上错过了某些盛大的场合或活动,如盛大的舞会或宴会。这里的“欠”可以理解为错过或未遇见。
第五句“故老风流寒似铁”,诗人提到年老的先辈或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的风采仍然像铁一样坚硬,不会被时间磨灭。这是对先辈的赞美和敬仰。
第六句“月卿英妙笔如椽”,诗人称赞某位才华横溢的人(月卿可能是对某位人物的赞美或指代),他们的文笔犹如如椽的大笔,非常有力量。
最后两句“拂衣便欲故山去,复恐眼中无此贤”,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离开尘世,归隐山林的愿望,但又担心在世间再也找不到像之前提到的那些杰出人物。这里的“拂衣”有离开尘世、归隐的意思,“复恐眼中无此贤”则表达了对失去杰出人才的担忧。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对杰出人物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追求。
曾惇
曾惇,字谹父,南丰(今属江西)人。纡子。高宗绍兴三年(一一三三)官太府寺丞,十二年知黄州(《能改斋漫录》卷一一),十四年知台州,十八年知镇江府,二十六年知光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一五一、一五八)。曾惇诗,据《能改斋漫录》等书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