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烹茶四首 其四

仰望群公若会仙,贪论茗饮未安眠。
冥搜往往游尘外,得句时时在枕前。
夜漏讴吟清彻骨,晴窗挥染净无烟。
中秋风月佳辰近,应把云腴对竹煎(自注:李卫公诗孤吟对竹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为您分析这首诗词。

这首诗是写作者夜晚煮茶、作诗、品茗的情境。让我们逐句解析。

首句“仰望群公若会仙”,表达了诗人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的喜悦心情,他们如同仙人一般相聚在一起。这里的“仰望”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这群朋友的敬重和钦佩。

第二句“贪论茗饮未安眠”,诗人说他与朋友们在一起谈论茶道,非常投入,以至于都忘了睡觉。这里表现出诗人对茶的热爱和他们对茶文化的深入交流。

第三句“冥搜往往游尘外”,诗人说他沉浸在茶的世界里,仿佛游历在尘世之外。这表达了茶的世界带给诗人的宁静和超脱感。

第四句“得句时时在枕前”,是说诗人在品茶的过程中,灵感涌现,作诗的思路时时在枕边闪现。这体现了茶对诗人创作的启发作用。

第五句“夜漏讴吟清彻骨”,写诗人夜晚作诗,歌声清澈直入人心,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激情投入和对茶的深深喜爱。

第六句“晴窗挥染净无烟”,诗人坐在明亮的窗前挥毫作诗,画面干净清爽,没有烟雾。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创作环境是清新宁静的。

最后一句“中秋风月佳辰近,应把云腴对竹煎”,诗人说现在是中秋前后,风月美好,应该取出珍藏的好茶,对着竹林煮茶。这里的“云腴”是茶的雅称,代表珍贵的茶叶。“对竹煎”则表现出诗人煮茶时的环境是宁静而优雅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品茶作诗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茶的热爱和对朋友情谊的珍视。同时,通过诗中的描述,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茶的世界带给诗人的宁静、灵感和超脱感。

傅察

傅察(1089—1126)字公晦,孟洲济源(今属河南)人,北宋中书侍郎傅尧俞重孙。端重有操,为文温丽,遇事若无所可否,非其意萃然不可犯。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蔡京欲妻以女,拒弗答。曾任青州司法参军、永平、淄川丞,太常博士,兵部、吏部员外郎。宣和七年(1125)冬,接伴金国贺正旦使,道逢金太子斡离不,令下拜,抗辩不屈而死,谥忠肃。事迹见《宋史·忠义本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