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怀才不遇的读书人,空有满腹才华却得不到重用的苦闷心情。
开头"久挟三千牍"说自己读了很多书,学问很深,但"不共侏儒囊"是说这些学问不能像矮个子背的口袋那样带来实际好处。"空射箭头书"用战国时鲁仲连射箭传书解聊城之围的典故,暗示自己虽有才能却无处施展。
中间"嗟嗟竟白头"是感叹头发都白了还在蹉跎岁月,"蓬蒿泪沾裳"描写在荒草丛中流泪的凄凉场景。这两句生动表现了壮志未酬的悲愤。
最后四句表达理想:大丈夫应该去边疆建功立业,但可惜没有遇到像汉文帝那样赏识冯唐的明君。这里用冯唐的典故,暗指自己像冯唐一样有才能却得不到重用。
整首诗用典自然,把读书人的怀才不遇写得既悲壮又无奈。既有对现实的失望,又保持着对理想的坚持,道出了古代很多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朱邦宪
松江府上海人,字察卿。父朱豹,官福州太守。幼敏慧,九岁丧父,哀毁如成人。为太学生。性慷慨,能急人之难。耻为纨裤子弟及儒生。博览典籍,不屑为时文,诗笔古雅绝伦。与四明沈明臣、吴门王稚登最厚善。著有《朱邦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