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东池赏白莲
巉巉彼姝子,玉艳明清波。
素云裁广袖,渌水覆青罗。
秀色妙天质,清香凉思多。
驾言从之游,夜蟾生庭柯。
徘徊碧云暮,怅望采菱歌。
常恐秋节晚,零落委寒莎。
踌躇思折赠,达夕成长哦。
非君盛才藻,如此粲者何(同上书册四页二五五八)。
素云裁广袖,渌水覆青罗。
秀色妙天质,清香凉思多。
驾言从之游,夜蟾生庭柯。
徘徊碧云暮,怅望采菱歌。
常恐秋节晚,零落委寒莎。
踌躇思折赠,达夕成长哦。
非君盛才藻,如此粲者何(同上书册四页二五五八)。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月夜赏白莲的唯美场景,同时暗含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伤。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白莲的绝美姿态 诗人用拟人手法把白莲比作高洁的美人:"巉巉"形容她气质不凡,"玉艳"写花瓣如白玉般透亮。最妙的是"素云裁广袖"的想象——把白莲比作用白云裁剪出宽袖衣裳的仙子,倒映在"渌水"(清澈的水)中,就像青纱裙铺在水面。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让白莲有了仙气飘飘的灵动感。
2. 沉浸式的赏花体验 诗人调动了多重感官:视觉上有月光穿透庭树的光影("夜蟾生庭柯"),嗅觉捕捉到莲香带来的清凉感("清香凉思多"),听觉里隐约传来采菱女的歌声。这些细节构建出一个声色俱全的夏夜,让人仿佛置身荷塘边。
3. 深藏的惜花之情 后六句透露出诗人的心事:他担心秋天到来后莲花凋零("零落委寒莎"),整夜徘徊想折花留念又犹豫不决("踌躇思折赠"),最后感叹只有才华横溢的人才能永远留住这份美。这种"害怕美好消失"的情绪,让赏花的快乐里多了份温柔的惆怅。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月光纪录片,既有"白莲仙子"的特写镜头,又有月色荷塘的全景画面,更藏着每个人面对美好事物时那种"既想拥有又怕失去"的复杂心情。诗人没有直接说教,但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比喻,让我们自然体会到生命中美与逝的永恒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