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学骚体
夫何秋夜之无情兮,皎皛悠悠而太长。
圜户杳其幽邃兮,愁人披此严霜。
见河汉之西落,闻鸿雁之南翔。
山有桂兮桂有芳,心思君兮君不将。
忧与忧兮相积,欢与欢兮两忘。
风袅袅兮木纷纷,凋绿叶兮吹白云。
寸步千里兮不相闻,思公子兮日将曛。
林已暮兮鸟群飞,重门掩兮人径稀。
万族皆有所托兮,蹇独淹留而不归。
圜户杳其幽邃兮,愁人披此严霜。
见河汉之西落,闻鸿雁之南翔。
山有桂兮桂有芳,心思君兮君不将。
忧与忧兮相积,欢与欢兮两忘。
风袅袅兮木纷纷,凋绿叶兮吹白云。
寸步千里兮不相闻,思公子兮日将曛。
林已暮兮鸟群飞,重门掩兮人径稀。
万族皆有所托兮,蹇独淹留而不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囚徒在秋夜中的孤独与思念,情感深沉而动人。
开篇就用"秋夜无情"定下基调——漫漫长夜对孤独的人来说格外难熬。诗人身处阴暗牢房,寒霜刺骨,只能看着银河西沉、大雁南飞,这些自然景象反衬出他的不自由。"山有桂兮桂有芳"是巧妙比喻:山上的桂花尚且能自由绽放芬芳,而我对你的思念却无法传达。
诗中反复使用对比手法:忧愁不断堆积,而欢乐早已遗忘;近在咫尺却如隔千里,苦苦思念直到日落西山。树林渐暗、飞鸟归巢、重门紧闭,这些意象都在强调"万物都有归宿,唯独我滞留异乡"的悲凉。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把囚徒的生理感受(寒冷)、心理活动(忧愁)、眼前景物(秋夜)完全融合。看似在写景,实则句句抒情。特别是最后"万族皆有所托"的感慨,让所有漂泊者都能感同身受——在万家灯火的夜晚,最刺痛人心的永远是那句"为什么只有我不能回家"。
卢照邻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