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席琴室应司徒教诗

雪崖似留月,萝径若披云。
潺湲石溜写,绵蛮山雨闻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雅致的山居夜景,用自然景物营造出空灵的艺术境界。

前两句"雪崖似留月,萝径若披云"运用巧妙的比喻:积雪的山崖反射月光,仿佛把月光留在了崖壁上;爬满藤萝的小径雾气缭绕,就像披着轻柔的云纱。这两个画面一明一暗,既有月光清辉又有云雾朦胧,形成虚实相生的美感。

后两句"潺湲石溜写,绵蛮山雨闻"从视觉转向听觉:山泉在石上流淌的叮咚声,如同大自然在谱写乐曲;远处传来的细雨声,又像鸟儿轻柔的啼鸣。这里把水声比作音乐,把雨声比作鸟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诗意想象。

全诗短短20字,通过"雪崖""萝径""石溜""山雨"四个意象,把月光、云雾、流水、细雨这些飘渺的景物写得生动可感。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艺术加工,含蓄地表达出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闲适心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

王融

(467—493)南朝齐琅邪临沂人,字元长。王僧达孙。博涉有文才。举秀才,累迁太子舍人。竟陵王萧子良特相友好,为“西邸八友”之一。欲兴家业,上书武帝求自试,迁秘书丞。帝幸芳林园,禊宴朝臣,使融为《曲水诗序》,文藻富丽,当世称之。后子良复奉融为宁朔将军、军主。及武帝病笃,融欲矫诏立子良,事败,郁林王即位,收狱赐死。融文辞捷速,为永明体代表作家。今存《王宁朔集》辑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