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女诗

妙妙我义女,生小明珠样。
鬓发美且鬈,眉目晴空朗。
灵气有所钟,聪慧世无两。
三岁识千字,过目不一忘。
父母爱无极,日夜供于掌。
然不溺其情,举动皆有当。
饧饼及玩偶,不吝与人享。
百事乐亲为,怡怡敬尊长。
与我有奇缘,初识便偎傍。
呵呵攀我髯,悦乐迦陵唱。
父令叫阿爹,应语发清吭。
手牵阿爹行,引我认门向。
至家促沏茶,奉杯水欲漾。
嘱我悠悠饮,教我吹其烫。
为我诵唐诗,数篇不一爽。
历历落玉盘,顿挫中节响。
复歌西洋曲,星星晶晶亮。
如闻天使声,往来星空上。
为我敲核桃,百击力皆枉。
一枚复一枚,满地恣流宕。
涓涓颡汗出,劳劳志未丧。
感其赤子心,一一收盆盎。
陶然共进餐,称觞学父状。
觞觞为我寿,向来可无恙。
对此天伦好,胜饮葡萄酿。
我醉欲告归,牵衣悲声放。
送我至临歧,两腮零瀣沆。
可怜幼小人,初谙别离况。
我亦鼻中酸,掩涕徒怅怅。
忍心登车去,灯海正瀇滉。
归来羡吾兄,哪得此天贶。
神佛祈护持,辛勤诃魍魉。
愿女缓行步,前路修且广。
愿女速生翼,御风高天往。
莫与阿爹似,畸零婴世网。
言之不能尽,抚窗独长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温暖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父亲对义女的深情。全诗像一部生活纪录片,通过日常小事展现孩子的聪慧可爱,以及父女间动人的情感互动。

开篇先刻画小女孩的形象:卷发大眼像明珠般灵动,三岁就能认字过目不忘。但更难得的是,父母虽然宠爱却不娇惯,培养出她乐于分享、尊敬长辈的好品格。这里透露出正确的育儿观——爱不等于溺爱。

中间部分最打动人。诗人用"攀我髯""牵衣送别"等鲜活细节,展现孩子天真烂漫的一面:初次见面就亲热地叫爸爸,会贴心地教大人吹凉热茶,背唐诗像珍珠落玉盘般清脆,甚至学着大人模样举杯祝酒。特别是分别时"两腮挂泪"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那个小小的身影在路灯下哭泣的画面。

结尾处情感升华,从具体场景转向深沉祝愿。父亲既希望孩子慢慢成长享受童年,又期盼她能展翅高飞,同时暗含对自己人生坎坷的感慨。最后"抚窗长想"的留白,让这份父爱余韵悠长。

全诗魅力在于: 1. 用"敲核桃""星星歌"等生活化场景引发共鸣 2. 通过动作描写代替抒情,如"牵衣""攀髯"等细节胜过千言万语 3. 在欢乐中自然流露担忧,展现父母"甜蜜的负担" 4. 语言通俗却意境优美,如"颡汗""瀇滉"等词既生动又不晦涩

这首诗告诉我们:最打动人心的亲情诗,不需要华丽辞藻,真实的生活细节和真挚的情感就足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