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进盐图诗八首(录四首) 其二 淋卤图

旭日朝沮场,欣兹风色竞。
钱鏄密如鳞,沙涂平似镜。
汲晒足灰泥,层层白相映。
易地聚成堆,再淋咸始盛。
方池藉以茅,小窦暗通阱。
莲实重且坚,浮浮力能胜。
祇恐山雨来,一篑功未竟。
殷勤守馀沥,坐待卤池定。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海边盐民辛勤制盐的场景,用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

前四句像电影开场镜头:朝阳下,盐工们早早来到湿润的盐场,趁着好天气抓紧劳作。他们使用的铲子(钱鏄)密密麻麻排列,平整的沙地像镜子一样反光。这里用"密如鳞"形容工具之多,"平似镜"突出盐田的规整,可见工序之严谨。

中间六句详细记录制盐工序:先反复晒制含盐的泥土(灰泥),堆成白色小山;再把盐土搬到过滤池,池底铺茅草、设暗沟。最有趣的是用莲蓬测试盐水浓度——饱满的莲蓬能浮在浓盐水上,这个细节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巧思。

结尾四句突然转折:正当工作进行时,突然担心山雨来袭。一个"恐"字道出盐工们的忧虑,暴风雨可能让多日辛苦白费(一篑功未竟)。他们只能守着最后的盐水(馀沥),焦急等待卤水沉淀。这种对天气的无奈,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劳动者"靠天吃饭"的艰辛。

全诗就像一部盐场纪录片,既有"沙涂平似镜"的静美画面,又有"莲实重且坚"的科学细节,更暗含"祇恐山雨来"的人生感慨。诗人用朴素语言,让现代读者依然能感受到三百年前那海风中的咸味,和劳动者额头上的汗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