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在节日里试图排解孤独的故事。
第一句"客中无计可消愁"直白地道出了游子的困境:身在异乡,想不出什么办法来消除心中的忧愁。这种愁绪不是具体某件事引起的,而是长期漂泊积累的孤独感。
第二句"随俗张灯向小楼"写他跟着当地习俗,也在小楼上挂起灯笼。这个动作很有意思——明明心里不快乐,却还要勉强自己参与热闹的节日活动,这种"强颜欢笑"更反衬出内心的寂寞。
第三句"月自团圆灯自好"用月亮和灯笼作对比:月亮自然地圆满明亮,灯笼也自顾自地漂亮。这里用"自"字很巧妙,暗示这些美好事物都与自己无关,世界照常运转,只有游子独自黯然神伤。
最后一句"老怀不似旧风流"是点睛之笔:年纪大了,心境也不像年轻时那样洒脱了。年轻时可能觉得漂泊很浪漫,现在却只剩下疲惫和思念。这种岁月带来的心境变化,让愁绪更深了一层。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用简单的场景(挂灯笼)和常见的意象(月亮、灯),写出了成年人才能体会的孤独——那种"在热闹中更觉孤单"的感受,以及随着年龄增长,再也找不回年轻时潇洒心态的惆怅。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