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庐追亲

万古维乾坤,一生资父母。
乾坤春复春,父母恩难补。
瞻彼林中乌,犹能怀反哺。
矧兹六尺躯,不念劬劳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人与父母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表达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首句“万古维乾坤,一生资父母”,意思是说,从古至今,天地间万物都依赖于父母的养育。“万古”“一生”强调时间的长久和人生的宝贵,突出了父母养育子女的重要性。

第二句“乾坤春复春,父母恩难补”,进一步强调了父母之恩的难以回报。就像四季轮回,春去春来,父母对我们无私的关爱和养育就像春天一样源源不断,却难以用言语和行动完全报答。

第三句“瞻彼林中乌,犹能怀反哺”,诗人借用林中的乌鸦反哺父母的故事,形象地表达了即便动物也懂得感恩,更应让人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最后一句“矧兹六尺躯,不念劬劳苦”,“矧兹六尺躯”意为“何况我们这个六尺之躯”。“六尺”古代指成年男子的身高,这里引申为人的身体。“不念劬劳苦”意为“却不记得父母的辛劳和付出”。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反问,即使人们自身也明白父母的辛劳,为何却常常忘记感恩呢?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呼吁人们珍惜和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赵友直

赵友直,字益之,号兰洲,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良坡子。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与祖必蒸、父良坡同登进士第,授桐川簿、迁知县事。帝炳祥兴元年(一二七八),父于广州抗元死难,友直冒死舆尸归葬,后隐居眠牛山,自号牛山子,学者称师干先生。事见清乾隆《绍兴府志》卷三一、五五,光绪《上虞县志校续》卷七。赵友直诗,据清道光本《历朝上虞诗集》所录,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