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午后慵懒惬意的场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生活中的小美好。
前两句写时间背景:春天刚过,白天渐渐变长。诗人刚睡醒,还带着几分慵懒。这里"人未忺"(忺指满足)用得很妙,既说明睡饱了,又暗示这种悠闲状态让人意犹未尽。
中间四句用拟人手法写景: - 带着露珠的花儿小心翼翼("翼翼"),仿佛怕惊扰这份宁静 - 风吹树叶发出"沾沾"声响,像在窃喜 - 蜜蜂在房后忙着找蜂窝 - 屋檐下的燕子叽叽喳喳,好像在商量回巢的事
这些描写把普通景物写得活灵活现,让读者仿佛能听到蜜蜂的嗡嗡声、燕子的呢喃声,看到露珠在花瓣上颤动的样子。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注意到远处垂杨的飞絮飘到稀疏的竹帘上。这个画面既点明了春末时节(柳絮纷飞是暮春特征),又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一丝动态美。飘絮轻轻落在帘子上,就像给这个悠闲午后画上了一个温柔的句号。
全诗没有大起大落的情感,而是捕捉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美好瞬间。诗人用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拟人,把睡醒后看到的寻常景物写得趣味盎然,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闲适自得的愉悦心情。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