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雨后江上绿

雨后江上绿,客悉随眼新。
桃花十里影,摇荡一江春。
朝风迎船波浪恶,暮风送船无处泊。
江南虽好不如归,老蔼绕墙人得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江南春·雨后江上绿》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乡春景图,通过旅人的眼睛展现了江南的美丽与漂泊的愁绪。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雨后江水碧绿透亮,让舟中旅客的愁绪都被刷新。两岸绵延的桃花倒映水中,仿佛把整条江都染成了春天——这里用"摇荡"二字特别巧妙,既写花影随波晃动,又暗指春光在江面流淌的动态美。

中间两句突然转折:早晨的逆风掀起险恶波浪,傍晚的顺风却让船只找不到停靠处。这哪里是在写天气?分明是比喻人生境遇——逆境时举步维艰,顺境时又茫然无措,道尽了漂泊者的无奈。

最后两句点破主题:江南再美也不是家。你看那老家墙头茂盛的野菜("老蔼"),连人都吃得心宽体胖。这结尾充满生活气息的对比,用最朴实的乡村画面,道出了对归乡生活的向往。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纪录片:有色彩(绿江红桃)、有动作(摇荡的波光、颠簸的船只)、有情绪(从新鲜感到思乡愁),最后落在一碗热气腾腾的家乡菜上,让人读着读着就品出了乡愁的滋味。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