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秋日牡丹)
九华惊觉,又偷承雨露,羞匀春色。岸蓼汀苹成色界,未必天香人识。粉涴脂凝,霜销雾薄,娇颤浑无力。黄昏月掩,山城那更闻笛。
应是未了尘缘,重来迟暮,草草西风客。莺燕无情庭院悄,愁满阑干苔积。宫锦尊前,霓裳月下,梦亦无消息。嫣然一笑,江南如此风日。
应是未了尘缘,重来迟暮,草草西风客。莺燕无情庭院悄,愁满阑干苔积。宫锦尊前,霓裳月下,梦亦无消息。嫣然一笑,江南如此风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秋天里一朵牡丹花的故事,用拟人手法让花有了人的情感,读来既唯美又带着淡淡的哀愁。
上片:牡丹的美丽与孤独 开头说牡丹从梦中惊醒("九华惊觉"),偷偷吸收雨露,像害羞的少女般绽放("羞匀春色")。但周围只有普通的蓼草和浮萍("岸蓼汀苹"),没人真正懂得它的高贵("未必天香人识")。接着用化妆品比喻花瓣的娇嫩("粉涴脂凝"),说它像薄雾中的美人般柔弱无力。黄昏时月亮被云遮住,远处传来笛声,更显得山城的寂寞。
下片:牡丹的遗憾与倔强 这里把牡丹比作一个重返人间的仙女("未了尘缘"),可惜回来时已是秋天("重来迟暮"),只能匆匆作客。曾经热闹的庭院现在冷清无人("莺燕无情"),石阶长满青苔。回忆过去在酒宴月光下的辉煌("宫锦尊前,霓裳月下"),如今连梦里都找不到了。但牡丹依然在秋风中绽放笑容("嫣然一笑"),仿佛在说:就算在这样的江南秋日里,我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全词亮点: 1. 矛盾的美感:用春天的手法写秋牡丹,突出它"生不逢时"却依然美丽的特质。 2. 双关手法:既是写花,也是写人,容易让人联想到怀才不遇的文人或青春逝去的女子。 3. 结尾的升华:最后一句突然明亮起来,展现生命在逆境中的顽强,就像冬天里突然看到一朵花,特别打动人。
现代启示: 这首词其实在告诉我们:即使环境不如意(像牡丹遇到秋天),即使没人欣赏("未必天香人识"),也要保持自己的姿态。就像那朵在冷清庭院中依然"嫣然一笑"的牡丹,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