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倚席渭城校室伏承耕学袁公雪樵秦公二先生远自故里寄惠新诗教诏之谊暌离之情备溢乎辞捧诵再四感愧交并不能已已既次严韵属和奉怀因兴起丰城云门河南公武潜夫诸先生例借前韵各成一首以见区区向往之私至于落句嬴瀛互用

儒台畴昔起丰城,宿望遥钦镇物情。
风节千年徐孺子,渊源一代揭先生。
江关暮夜怜乌匝,身世行藏看凤鸣。
投老文锋浑矍铄,裹粮三日尚能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一位学生收到远方老师寄来的新诗后,满怀感激写下的回赠之作。全诗通过历史典故和自然意象,表达了对师长的敬仰和自身追求学问的决心。

前四句用"丰城宝剑"的典故(传说丰城地下埋着宝剑,比喻人才待发掘),将自己比作等待老师发掘的学子。同时致敬了两位老师:把他们比作东汉著名隐士徐孺子(象征高洁品格)和元代学者揭傒斯(代表学问传承),赞美老师们的道德文章足以垂范千年。

中间四句转入现实场景:夜晚在江边望着乌鸦归巢("乌匝"指乌鸦绕树),感慨自己的人生选择。用"凤鸣"比喻老师们的教诲如凤凰清音,而自己虽如乌鸦平凡,却依然向往高飞。

最后两句最有趣:诗人说自己虽然年纪大了("投老"),但钻研学问的劲头依然旺盛("文锋矍铄")。用"裹粮三日"的典故(古人远行带三天干粮),幽默表示自己还能坚持学习,最后"嬴瀛互用"("嬴"指体力,"瀛"指脑力)体现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全诗亮点在于将沉重的师恩题材写得生动活泼:既有"乌鸦绕树"这样接地气的画面,又有"带干粮学习"的幽默自嘲,把尊师重道的情怀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日常生活场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