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晔破案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而相殴致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而惶顾。晔曰:“杀人者汝也!”囚佯为不知所以。晔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囚无以对。

译文及注释

欧阳晔(yè)治鄂(è)州,民有争舟而相殴致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zhì)(gù)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而惶顾。晔曰:“杀人者汝也!”囚佯为不知所以。晔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zhù),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囚无以对。
宋朝人欧阳晔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食物。吃完后,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庭院中,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假装不知道,欧阳晔说:“我观察到饮食的人都使用的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肋骨,不是你是谁?”这个人无言以对。
致:造成。狱:案件。临:面对。狱:监。讫:终了,完毕。色:脸色。惶:恐惧,惊慌。顾:四周看。佯:假装。治:治理,管理。劳:安慰。箸:筷子。欧阳晔:复姓欧阳,名晔。鄂州:古州名,今湖北境内。决:决断。独:只。自:亲自。所以:......的原因。民:老百姓。去:去除。坐:使.....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宋朝人欧阳晔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食物。吃完后,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庭院中,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假装不知道,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肋骨,不是你是谁?”这个人无言以对。

注释
致:造成。
狱:案件。
临:面对。
狱:监。.
讫:终了,完毕。
色:脸色。
惶:恐惧,惊慌。
顾:四周看。
佯:假装。
治:治理,管理。
劳:安慰。
箸 zhù:筷子。
欧阳晔:复姓欧阳,名晔。
鄂州:古州名,今湖北境内。
决:决断。
独:只。
自:亲自
所以:......的原因
民:老百姓
去:去除
坐:使.....坐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个故事讲的是古代官员欧阳晔如何用智慧破获一起命案。

案件本身很简单:有群人为了争船打架出了人命,但一直查不出真凶。欧阳晔接手后,用了个很巧妙的心理战术——他先给所有嫌疑人去掉手铐,请大家吃饭,营造宽松氛围。等大家吃完饭,又故意只留下一个人。

关键细节在于:欧阳晔观察到吃饭时只有这个人用左手拿筷子(古代多数人习惯右手),而死者伤口恰好在右肋——这正好符合左撇子攻击时容易造成的伤口位置。当其他人都被放回牢房,唯独自己被留下时,这个人的慌张表情更暴露了心虚。

这个故事的精妙之处在于: 1. 善用日常细节破案:通过观察吃饭这种平常事发现关键线索 2. 心理战术高明:先放松嫌疑人警惕,再突然施压 3. 逻辑推理严密:把"左撇子"和"右肋伤口"这两个看似无关的细节完美串联

它告诉我们:破案不一定要用酷刑,细致观察生活常识、把握人性弱点,往往更能让真相水落石出。这种接地气的智慧,比现代刑侦剧里那些高科技手段更显古人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