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秘上人游京

共君方异路,山伴与谁同。
日冷行人少,时清古镇空。
煖瓶和雪水,鸣锡带江风。
撩乱终南色,遥应入梦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独自远行时的孤寂与沿途所见风景,流露出淡淡的离愁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前两句写分别后的孤独:我们已走上不同的道路,这山间旅途还有谁能与我同行呢?用"山伴"这个亲切的称呼,暗示了诗人对同行者的怀念。

中间四句用白描手法勾勒旅途景象:冬日阳光清冷,路上行人稀少;古朴的小镇在太平年间显得空旷。僧人带着装雪水的暖瓶,锡杖碰撞声混着江风回荡。这些细节既真实又富有禅意,雪水、锡杖都是僧人生活的典型意象,传递出清寂的修行氛围。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终南山纷乱的景色,想必会飘进远方友人的梦中吧。这里用"撩乱"形容山色,既写实景的斑斓,又暗含心绪的波动。将眼前景与远方人联系起来,使孤独的旅程顿时有了温暖的牵挂。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写生,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冬日的清冷、僧人的孤影,又在结尾处轻轻点染出一抹温情。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独行却不孤独"的意境——虽然物理上分离,但通过共赏山水、梦中相会,精神上依然保持着默契的连接。

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