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垦田东城
月下檐西,日出篱东,晓枕睡馀。唤老妻忙起,晨餐供具,新炊藜糁,旧腌盐蔬。
饱后安排,城边垦斸,要占苍烟十亩居。闲谈里,把从前荒秽,一旦驱除。
为农换却为儒。任人笑、谋月拙更迂。念老来生业,无他长技,欲期安稳,敢避崎岖。
达士声名,贵家骄蹇,此好胸中一点无。欢然处,有膝前儿女,几上诗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充满烟火气的田园生活图景,展现了作者从文人转型为农夫的真实心境。
上阕用生动的晨间场景开篇:月亮还挂在西檐,太阳刚从东篱升起,老夫妻就被早餐的香气唤醒。简单的粗粮腌菜填饱肚子后,他们扛着锄头去城边开荒,决心把十亩荒地变成家园。这些日常细节就像现代人拍的生活vlog,让我们看到古人卸下文人的长衫后,如何实实在在地挥汗劳作。
下阕道出了中年转行的心理挣扎。作者坦然承认自己不是种地能手,但为了生计,宁愿被人笑话也要坚持。这种"跨界"的勇气,就像今天辞职回乡创业的都市白领。最动人的是结尾处:虽然失去了达官显贵的社交圈,但在儿女绕膝、诗书相伴的平淡里,找到了真正的满足。这种选择,与当代人追求"生活降级,幸福升级"的理念不谋而合。
全词最珍贵的是那份"认怂但不服输"的生活智慧:承认自己种地笨拙,却不逃避劳动;放下文人清高,却在泥土味中保持诗心。这种既接地气又不失风骨的态度,正是面对生活变故时最可贵的姿态。
许衡
(1209—1281)怀孟河内人,字仲平,号鲁斋。性嗜学。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以行道为己任。宪宗四年,忽必烈召为京兆提学,及即位,授国子祭酒。至元二年,命议事中书省,乃上疏言事。谓“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能长久”,并指出欲使“累朝勋旧改从亡国之俗”,阻力必大。多奏陈,然其言多秘,世罕得闻。又定朝仪、官制。拜中书左丞,劾阿合马专权罔上,蠹政害民。改授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选蒙古子弟教之。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授时历》成。以疾归。卒谥文正。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