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枯河

高堂出郭二舍近,午憩东阳安乐镇。
双堤对峙似城墙,中坳一道如壕圳。
驱车下坂抵坳行,低平尽处还复登。
半坳一门字斗大,滨盐沧盐两分界。
不知此是古黄河,且行且顾心疑怪。
前询父老为予言,河北山东此处分。
滨隶河南沧隶北,河流已改界仍存。
古河来自白马渡,东过开州城下去。
遂入沧河越鲁河,入海当年犹此处。
自从六七十年来,南趋梁汴会于淮。
河患古来兖州极,今日兖州河道塞。
忆昔初通禹贡时,道元渔仲遍参稽。
万语千言俱纸上,亲见亲闻今指掌。
振古黄河北道流,渐渐南移天地秋。
今径与淮同入海,北行无用济河舟。
世事古今大奇变,岂但蓬莱更清浅。
他年欲续《山海经》,聊述此诗纪闻见(圳、圳同,子浚切。)。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过枯河》像一篇用诗歌写的游记,记录了作者路过一条干涸古河道时的所见所感。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把地理变迁和历史沧桑娓娓道来。

开头像导游介绍路线:从城里出发,中午在东阳镇休息,看到两道堤坝像城墙,中间凹陷的河道像护城壕。开车下坡时看到坡上有块界碑,写着"滨盐""沧盐"分界。这时作者还不知道这是古黄河的遗迹,心里觉得奇怪。

中间部分像老人讲故事:当地老人告诉他,这里曾是河北山东的分界线,更是古黄河的河道。黄河原本从这里经过开州,流向大海。但近几十年改道向南,汇入淮河入海了。作者感慨兖州(古黄河泛滥区)如今河道都干涸了,想起古书《禹贡》《水经注》记载的黄河故道,如今亲眼所见更加真切。

结尾升华主题:黄河从北向南改道就像天地换了季节,这种自然变迁比"蓬莱变桑田"的传说更神奇。最后幽默地说,以后要是续写《山海经》,就把今天的见闻也记进去。

全诗妙在把地理知识写得生动有趣。通过界碑、老人对话这些具体细节,让黄河改道这种宏大变迁变得可感可知。最后用神话作对比,突出"现实比传说更神奇"的哲理。就像现在人看到干涸的河床,用手机查地图发现曾是黄河,也会发出类似的感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