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简单比喻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像在说一个现代职场故事。
前四句像在吐槽现实:浮在水面的小木筏哪算得上大船(能力不足却占着位置),吃鱼饵的哪是什么大鱼(贪小利者成不了气候)。凤凰不落在矮树丛(人才没遇到好平台),关键是要在合适时机发声(机遇很重要)。
中间四句更直白:长在门口的兰花都会被铲除(再优秀也可能被排挤),野外的芹菜更不用说了(普通人更难出头)。长得歪扭的树虽难看(不合主流的人),好木材却被当柴烧(人才被浪费)。
最后两句是打工人的共鸣:时间一天天过去(年龄焦虑),越想越觉得憋屈。全诗用"柴火""鱼饵"这些生活化的比喻,把古代文人不得志的郁闷,转化成了现代人也能感同身受的职场困境。
傅汝舟
傅汝舟(1476~1557年),初名舟,字远度,又字木虚,号磊老、丁戊山人等,闽县(今福建福州市区)人。其家初住朱紫坊,后迁丁戊山(嵩山)登龙巷。少与高濲同游学于吏部尚书郑继门下,通天象、堪舆,兼晓黄白炼丹术,曾遍游桂、湘、鄂、齐、鲁等地,求仙访道。好为画,工行草,与高濲齐名。其诗为文学家王世贞所推崇。明正德年间,在福州西湖建宛在堂,一时诗人云集。著有《傅山人集》、《傅木虚集》、《继傅山人集》、《唾心集》、《步天集》、《英雄失路集》各2卷,《拔剑集》3卷,《箜篌集》2卷,《拘虚集》5卷,《丁戊山人集》3卷,《合廾呓弃存稿》6卷,《粤吟稿》1卷,尚有杂著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