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瀑布景象,充满动感和生命力。
前两句"云间瀑布三千尺,天外回峰十二重"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瀑布的高耸和山势的雄伟。瀑布仿佛从云端倾泻而下,足有三千尺高(夸张说法,极言其高),周围环绕着层层叠叠的山峰,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后两句"满耳怒雷飞急雨,转头红日在青松"则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写瀑布的声势和周围环境的对比。瀑布的声音如同雷鸣,飞溅的水花像急雨一样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力量。然而一转头,却看见红日高照,青松挺立,又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这种动与静、声与色的对比,让画面更加生动鲜明。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夸张、对比等手法,将瀑布的壮观景象和周围环境的美丽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陈沂
(1469—1538)明南京人,先世本浙江鄞县人,以被征入太医院居南京,字宗鲁,后改鲁南,号石亭。陈钢子。正德十二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讲。以不附张璁出为江西参议,历山东参政,又为张璁所中,改行太仆卿致仕。少好东坡,中岁乃宗盛唐,为文出入《史》、《汉》,工画及隶篆,亦能作曲。与顾璘、王韦称金陵三绝,又益以朱应登称四家,并有“弘治十才子”之誉。著作甚富,有《金陵古今图考》、《畜德录》、《金陵世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