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知从事近藩偶有怀寄

官舍种莎僧对榻,生涯如在旧山贫。酒醒草檄闻残漏,
花落移厨送晚春。水墨画松清睡眼,云霞仙氅挂吟身。
霜台伏首思归切,莫把渔竿逐逸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官府任职的文人矛盾而清贫的日常生活,同时透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前两句写工作环境:官员宿舍旁种着莎草,与僧人隔床而居,生活清贫得像在山里隐居一样。这里用"僧对榻"暗示清心寡欲的生活状态。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细节展现日常:酒醒后起草公文听着更漏声,春天快结束时挪动厨房位置(可能是为了避暑);用水墨画松树来提神,把云霞般的道袍挂在写诗的身体上。这些画面既展现了公务的繁忙,又透露出文人雅致的生活情趣。

最后两句直接抒发情感:在严肃的御史台低头工作时特别想辞职回乡,劝自己别学那些拿着鱼竿的隐士。这种"嘴上说不要,心里很诚实"的矛盾心理,正是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全诗妙在把平凡的官场生活写得充满诗意,通过种莎草、画松树、挂道袍等雅致举动,把清贫的日子过出了文人风骨。最后对归隐的渴望,更像现代人"想辞职却不得不打工"的真实写照,让人会心一笑。

郑谷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