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清幽宁静的寺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向往。
开头两句"寥寥人境外,别有一林中"直接点明地点:在人烟稀少的山林深处,有一座与众不同的寺庙。这里用"寥寥"形容人迹罕至,"别有一林中"暗示这是个特殊的地方。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周围的美景:白天,藤萝掩映的窗棂映照着晴空下的山色;夜晚,花丛中的钟声在幽深的山谷回荡。清凉的泉水映照着初升的月亮,幽深的树林记录着远方的风声。这些画面动静结合,既有视觉的"晴峰色"、"初月",又有听觉的"花钟"声,还有触觉的"凉泉",全方位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之美。
最后两句"虽未成永托,淹留足微躬"是诗人的感慨:虽然不能永远居住在此,但短暂的停留已足以让渺小的自己感到满足。这里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个超脱尘世的禅意世界。诗人没有直接说理,而是让读者通过画面感受那份宁静与超脱,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含蓄蕴藉"的特点。
孔天胤
孔天胤(1505—1581),字汝阳,号文谷子,又称管涔山人,死后门人称文靖先生。汾州文同里百金堡(今山西文水县西槽头乡百金堡村)人。祖父是晋的政仪宾(今说女婿),父亲孔雄骏是庆成王府的仪宾,被封为奉训大夫。晚年致仕回乡后,建藏书楼、刻书坊有“寄园”,藏书万卷,其《晒书歌》称“乱简残书次第开,先人遗迹满尘埃”。他一生著有《孔文谷文集》20集、《孔文谷诗集》14卷,刊刻有《资治通鉴》、《后汉书》、《适晋稿》、《汾州府志》、《西京杂记》、《文谷子文集》等数千卷。《周易纂》、《渔嬉稿》等。《霞海篇》1卷,均被《四库全书》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