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好 上巳

风渐暖,雨初晴。
似朝酲。
手招蕙丛双箭,注银鉼。
绣得红罗纤窄,其如懒踏青青。
待擘澄心堂纸,仿兰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分析这首诗词。

首先,从标题《春光好 上巳》可以看出,这首诗词描绘的是春天的美好景色,特别是在上巳这个节日时节的景象。上巳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是春天的一个重要时刻。

接下来是诗词的内容分析:

“风渐暖,雨初晴。”这两句描述了春天的天气变化,风渐渐变暖,雨也停了,天气开始放晴,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似朝酲。”这句中的“朝酲”指的是早晨酒醒后的微醺之感。这里用来形容春天的气息令人感到舒适、微醺,就像早上酒醉后的感觉一样。

“手招蕙丛双箭。”这里的“蕙丛”指的是蕙兰花丛。作者用手招引的方式,似乎在邀请读者一同欣赏那盛开的蕙兰花丛中的双箭。

“注银鉼。”这里的“银鉼”指的是一种酒器。作者似乎正在饮酒,品味春天的美好。

“绣得红罗纤窄。”这句中的“红罗”指的是红色的丝绸。春天的景色如此美丽,就像用红罗绣出的细密图案一样细腻美丽。

“其如懒踏青青。”这里的“青青”可能指的是草地或田野。作者可能感到春天的舒适和宁静,所以懒得去踏青。

“待擘澄心堂纸。”这里的“澄心堂纸”是一种高级宣纸。作者准备用这种纸来写字或画画,记录下春天的美好。

“仿兰亭。”最后的“仿兰亭”可能指的是模仿王羲之的《兰亭序》。作者想要用笔墨来模仿古人的书法,同时表达对春天美好的赞美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从天气、花朵、酒、丝绸到写字画画,都展现了春天的魅力和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通过深入自然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宁静。

顾贞观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