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篇

一隅非我宅,九土安足州。
迫厄从世人,四顾婴百忧。
经营瓮盎间,区区欲何求。
金石良易敝,曜灵忽以遒。
白云启阊阖,飘然思远游。
道逢赤松子,仙药为我投。
举翼昆崙颠,息驾扶木丘。
扶木挂东海,元气鼓洪流。
下枝九阳伏,上枝一阳浮。
神鱼戴五城,气吐金银楼。
登楼瞰列缺,六漠何悠悠。
始知泰初理,可与天地侔。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渴望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由与永恒的心路历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对现实的不满(前六句) 诗人开篇就用"我家不在这角落,天下都不够我住"的强烈对比,表达被世俗规则压迫的窒息感。他看到人们像被关在瓦罐里的虫子忙忙碌碌,感叹生命短暂如金石会腐朽,太阳也会突然西沉,这种生活根本不是他想要的。

2. 奇幻的远游(中间十句) 于是诗人展开了一场脑洞大开的"精神出走":白云为他打开天门,遇到神仙送长生药,他飞到昆仑山顶休息,又来到东海边的神树旁。这里出现了超现实的画面——神树下半截压着九个太阳,树顶还飘着一个太阳;神鱼背着五座城池,吐出的气息化作金银楼阁。

3. 悟道的境界(最后四句) 当诗人登上高楼俯瞰世界时,突然明白了宇宙最本质的规律("泰初理")。这种顿悟让他感受到:人的精神原来可以像天地一样永恒辽阔。全诗在"我终于懂了!"的豁然开朗中结束。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神鱼背城池""树顶挂太阳"等神奇想象,把抽象的追求自由写得生动有趣 - 从郁闷到解脱的情绪转变非常自然,就像现代人压力大时幻想"说走就走的旅行" - 最后揭示的哲理简单却深刻:当思想突破现实牢笼,每个人都能在精神上获得无限自由

吴国伦

(1524—1593)明湖广兴国人,字明卿,号川楼、南岳山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中书舍人擢兵科给事中。以赠杨继盛丧礼忤严嵩,谪南康推官,调归德,旋弃官去。嵩败,再起,官至河南左参政,大计罢归。才气横放,好客轻财,工诗,与李攀龙等号“后七子”。归田后声名更盛。有《甔甀洞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