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

先刎谢重瞳,差强隆准公。
应为松与柏,岂化草芃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歌颂了虞姬的刚烈忠贞,同时暗讽了刘邦的虚伪。

首句“先刎谢重瞳”直接点出虞姬自刎的结局,“重瞳”指项羽(传说项羽眼睛有两个瞳孔),虞姬用生命报答了项羽的深情。第二句“差强隆准公”中“隆准公”指刘邦(刘邦鼻子高挺),意思是刘邦虽然赢了天下,但品格远不如项羽。

后两句用比喻手法,说虞姬本该像松柏一样长青不朽,却被人说成随风倒的野草(“芃芃”形容草茂盛)。这是为虞姬鸣不平——她的贞烈被世人误解为软弱。

全诗通过对比(项羽/刘邦,松柏/野草)和反讽,突出了虞姬“宁为玉碎”的刚烈形象,短短20字中有历史评判,也有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周玉箫

福建闽县人。武人方舆之妾。舆建议抚红毛夷,忤大帅意,系狱七年。后感愤时事,诣阙上书。遇国变,又数年不得归。玉箫感慕病故。有诗一百三十篇,其女蕙刻而传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