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几希柏瀑布自山巅腾掷而下,注于勃里安湖,远映雪山,近荫林木。余在此一宿而去(民国十七年)
谁欤挽天河,直下几千仞。
人间尘万斛,快然一洗净。
飘飖下云梯,跌荡临玉镜。
波光散复聚,历乱云霞影。
平生志淡泊,乐此清绝境。
孰云风气寒,松柏各苍劲。
月出水更幽,泉响山自静。
迟明不忍去,曳杖众峰顶。
人间尘万斛,快然一洗净。
飘飖下云梯,跌荡临玉镜。
波光散复聚,历乱云霞影。
平生志淡泊,乐此清绝境。
孰云风气寒,松柏各苍劲。
月出水更幽,泉响山自静。
迟明不忍去,曳杖众峰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瑞士几希柏瀑布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向往。
开头四句用夸张手法写瀑布的壮观:瀑布像从天上倾泻而下的银河,落差高达几千丈("仞"是古代长度单位)。人间的烦恼就像无数尘土,被这清澈的瀑布一下子冲刷干净。这里把瀑布比作"天河",既显气势又显纯净。
接下来四句具体描写瀑布的动态美:水流像从云梯上飘摇而下,又像在玉镜般的水面跌宕起伏。水波荡漾,光影变幻,就像散开又聚拢的云霞。这些比喻让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
后八句转入抒情:作者说自己生性淡泊,就爱这样清幽绝美的地方。虽然气候寒冷,但松柏依然苍劲挺拔。夜晚月亮升起,水面更显幽静;泉水叮咚,反而衬托出山的宁静。直到天亮都不舍得离开,拄着手杖站在群峰之巅流连忘返。
全诗通过"瀑布-湖泊-山林-月光"的层次描写,展现了一幅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的山水画卷。作者不仅用眼睛看景,更用心感受景,把自然美景和人生感悟完美融合。诗中"快然一洗净"、"乐此清绝境"等句,直接表达了置身自然时的畅快和愉悦,容易引起现代都市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