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亭新柳 其二

高拂楼台下蘸池,不论长短总成伊。
如何密密疏疏影,绊惹千千万万丝。
桃李蹊边愁独立,风流赏处倚天知。
但令相送还相见,敢向人间恨别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新柳树的风姿,以及它带给人的情感联想。

前两句写柳树的姿态:高高的柳枝轻拂着楼台,低垂的枝条点蘸着池水。不论枝条长短,都展现着柳树特有的柔美姿态。"成伊"可以理解为"成为它该有的样子",突出柳树自然天成的美。

中间四句用数字游戏般的语言写柳影和柳丝:"密密疏疏"形容阳光透过柳叶投下斑驳的影子,"千千万万"形容无数垂落的柳条。这些柳条仿佛在主动招惹行人,展现出活泼的生命力。诗人还调皮地说:当桃李花开的小路上人们都在伤春时,这棵柳树却独自享受着春风的宠爱,它的风流姿态只有蓝天才能欣赏。

最后两句突然转向人生感悟:只要还能重逢相见,就不必怨恨暂时的别离。诗人通过柳树柔韧的形象,暗示人生聚散也应像柳枝般柔韧豁达。柳条随风摇摆却不断裂的特性,成为诗人面对离别的精神启示。

全诗把普通的柳树写得灵动有情,从具体景物自然过渡到人生哲理,语言活泼清新,数字的运用尤其生动,让读者感受到平凡事物中蕴含的诗意。

钱载

钱载(1708—1793),字坤一,号萚石,又号匏尊,晚号万松居士、百幅老人,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朝官吏、诗人、书画家。乾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上书房行走,《四库全书》总纂,山东学政。官至二品,而家道清贫,晚年卖画为生。工诗文精画,善水墨,尤工兰竹,著有《石斋诗文集》。为乾嘉年间“秀水派”的代表诗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