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垣春

四远天垂野。
向晚景,雕鞍卸。
吴蓝滴草,塞绵藏柳,风物堪画。
对雨收雾霁初晴也。
正陌上、烟光洒。
听黄鹂、啼红树,短长音□如写。
怀抱几多愁,年时趁、欢会幽雅。
尽日足相思,奈春昼难夜。
念征尘、满堆襟袖,那堪更、独游花阴下。
一别鬓毛减,镜中霜满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游子在边塞黄昏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离愁别绪和时光流逝的哀伤。

上片写景: 开篇用"天垂野"勾勒出边塞辽阔,傍晚卸下马鞍的细节暗示旅途劳顿。"吴蓝草""塞绵柳"用南北对比的植物,暗示游子漂泊之远。雨后初晴的陌上风光、黄鹂在红树间啼叫,这些明丽景物反衬出人物内心的孤寂——"如写"二字巧妙地把鸟鸣比作书写愁绪的笔触。

下片抒情: 直接点出"几多愁",回忆往昔欢乐时光更显此刻凄凉。"春昼难夜"用白昼漫长比喻相思难熬,"花阴下独游"的细节让孤独感更加具体。最后两句最动人:用"鬓毛减""镜中霜"的衰老意象,将离别后的憔悴与满头白发联系起来,让无形的时光流逝变得肉眼可见。

全词最妙处在于: 1. 用南北植物对比暗藏漂泊感 2. 鸟鸣如写愁的绝妙比喻 3. 把"度日如年"具象化为"春昼难夜" 4. 结尾镜中白发如霜的画面冲击力 没有直接哭诉,但每个景物都浸透着思念,堪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典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