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一枝花 安庆湖雪夜

荒陂寒雁鸣,远树昏鸦噪。断云淮甸阔,残照楚山高。古岸萧萧,败苇折芦
罩,穿林荒径小。水村寒犬吠柴荆,梅岭冻猿啼树杪。
【梁州】野烟暗迷合渡口,渔灯明照破江皋。溪边望罢归村路。野塘萧索,
暮景寂寥。半间草厦,一榻橛床。冷清清伴我萧条,到黄昏恶限才交。ゐ惶运环
海般相连,烦恼乡石城般围绕,离愁阵铁壁般坚牢。怎生,得逃?百千般无计把
凄凉傲,愁恰去闷来到。愁和闷共凄凉厮缠缴,不离我周遭。
【三煞】安排下孤闷供诗料,收拾聚闲愁注酒瓢,假开怀直饮得醉。独
拥衾,都忘尽伤心怀抱,才睡美又还闹,篱畔筛风竹韵敲,惊梦无聊。
【二煞】破窗鸣雨霰风犹恶,漏屋垂冰蚕冻未消,梦回酒醒越难熬。万籁皆
鸣,更一点残灯斜照。供愁恨献烦恼,破思虑忧愁厮定害,暗消了年少。
【尾】黄昏时春色生容貌,清镜晓秋霜点鬓毛。愁虽是多,恨也不少。衰了
潘容,瘦了沈腰。镜里端详,心下暗约。端详罢怎不教我心焦,则一夜剩添十岁
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曲子描绘了一个落魄文人在寒冬雪夜里的孤独与愁苦,语言直白却充满画面感,像一部黑白电影般将凄凉心境娓娓道来。

开篇就像镜头扫过荒凉冬景:结冰的池塘(荒陂)飞过哀鸣的大雁,枯树上乌鸦聒噪,破碎的云朵下是空旷的淮河平原,夕阳残照里楚地山峦显得更高。这些景物都蒙着灰暗滤镜——折断的芦苇、荒芜的林间小路、寒风中狂吠的村狗、梅岭上冻得哀嚎的猿猴,共同构成压抑的环境。

第二段【梁州】转入更私人的痛苦:渡口被夜雾笼罩,只有渔火在江边闪烁。回到破败的住处,草房漏风,硬板床冰冷。黄昏时分愁苦达到顶点,作者用三个夸张比喻形容这种绝望:厄运像大海般无边无际,烦恼像石头城墙困住他,忧愁像铁桶阵般密不透风。最扎心的是"愁刚走闷又来",两种情绪像麻绳般绞在一起缠着他。

【三煞】展现他借酒消愁的夜晚:写诗排遣孤闷,喝酒忘记闲愁,但醉后独睡又被风吹竹叶的声音惊醒。这里"筛"字用得极妙,仿佛风像筛子一样过滤着竹叶声响,细碎声音更显寂静难熬。

【二煞】写破屋漏雨的窘境:窗户漏风飘进雪粒,屋顶结着冰棱,酒醒后听着万物声响,只有一盏残灯相伴。这种环境持续消耗着他的青春活力,用"暗消了年少"五个字道尽无声的崩溃。

结尾最令人心碎:照镜子发现黄昏时还显年轻,清晨却已鬓角斑白。愁苦催人老,一夜之间仿佛老了十岁。这里用"潘容"(美男子潘安)、"沈腰"(诗人沈约病瘦)的典故,说尽容颜憔悴、形销骨立的惨状。最后"心下暗约"四个字尤其动人——他默默和镜子里的自己达成共识:确实老得不成样子了。

全篇最厉害的是把抽象情绪具象化:厄运是海,愁闷是围墙,衰老是镜中可见的积雪。这些比喻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在那个漏风的草屋里,有个失意者正被生活一点点碾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