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萸香慢 丙辰重九

又匆匆、一回重九,菊萸总随愁新。恁悲哉秋气,惯萧瑟、隔年人。

最是无风无雨,费遥山眉翠,镇日合颦。念东篱、俊约迹往越成尘。

渺过雁、几重冷云。

黄昏。忍对清尊。持薄酒,与谁温。甚青娥皓齿,檀痕掐损,毕竟声吞。

总然夕阳如醉,算多事、怨浓氛。强登临、自怜衰鬓,故人不见,寥落客里佳辰,霜重闭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的孤独与感伤,像是一个中年人在节日里的内心独白。

上片开头就说"又匆匆过了一个重阳节",菊花和茱萸这些应景的东西反而勾起了新愁。秋天的萧瑟气息年复一年地袭来,让漂泊在外的人特别难受。最无奈的是,明明没有风雨,远处青翠的山峦却整天像皱着眉头——这其实是作者把自己的愁绪投射到了景物上。想起曾经和友人在东篱下赏菊的约定,如今都成了过眼云烟,只能看着大雁飞过冰冷的云层。

下片写黄昏独饮的凄凉。端着酒杯却无人共饮,连酒都显得格外冷清。想借酒消愁,却连喝酒的兴致都没有("檀痕掐损"指用指甲掐灭香火,表示无心焚香饮酒)。就算夕阳美得像喝醉了酒,也只觉得是多此一举。勉强登高望远,却只看见自己斑白的鬓发,故人不在身边,这个重阳节过得格外冷清。最后"霜重闭门"四个字特别有画面感:寒霜越来越重,索性关上房门,把整个世界都关在外面。

全词用秋天的典型意象(菊萸、雁阵、霜露)串联起时间流逝、故人离散、壮志难酬的复杂心绪,把中国传统文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写得既含蓄又深刻。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强打精神过节,却发现越过节越孤单的无奈感,很多现代人过节时应该也能感同身受。

况周颐

况周颐(1859~1926)晚清官员、词人。原名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况古人,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光绪五年举人,曾官内阁中书,后入张之洞、端方幕府。一生致力于词,凡五十年,尤精于词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著有《蕙风词》、《蕙风词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