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诗人初入集贤院时赠送给朋友李献仁的,表达了他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归隐的向往。
第一句“燕代官初罢”,意味着诗人刚刚离开在燕地和代地的官职。
第二句“江湖路便分”,表示与燕地的朋友李献仁分别后,各自开始了新的旅程。
第三句“九迁从命薄”,说明诗人经历了多次的仕途变迁,但命运并不顺遂。
第四句“四十幸人闻”,写到在四十年的时候,诗人的才华被更多人所认识和欣赏。
第五句“迹愧趋丹禁”,意思是尽管做了官,但诗人感到自己配不上朝廷的恩宠,感到羞愧。
第六句“身曾系白云”,表示诗人曾经向往隐居的生活,就像白云一样自由自在。
最后两句“何由返沧海,昨日谒明君”,表达了诗人想回到大海的自由,但又想要向朝廷展示自己的才华,有点矛盾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经历过多次仕途的起伏,但依然渴望自由和被赏识的心境。诗中既有对过去的反省,也有对未来归隐的向往,情感真挚,富有哲理,让人感受到诗人复杂而矛盾的心情。
崔峒
崔峒(一作洞),生卒年、字号皆不详,唐代诗人。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其余事迹不祥。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崔峒的诗现在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