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人朱臻仕为江南炮台教习闵中国时势日非愤而成疾用手枪自杀陈子哀之为此二诗(选一)
彼亦偏裨耳,才谞异客卿。
居然捐性命,竟可诉神明。
猿鹤燕云痛,豺狼藏卫争。
谁能知国耻,独有卜魁城(谓黑龙江将军寿山。)。
居然捐性命,竟可诉神明。
猿鹤燕云痛,豺狼藏卫争。
谁能知国耻,独有卜魁城(谓黑龙江将军寿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叫朱臻仕的德国人,在清朝末年担任江南炮台教官时,目睹中国局势日益衰败,内心愤懑最终用手枪自杀的故事。诗人陈子为此感到悲痛,写下这首诗表达哀思。
诗歌开篇说朱臻仕虽然只是个普通教官(偏裨),但他的才能和见识却远超一般外国顾问(客卿)。这样一个有才能的人,竟然选择用生命来抗议,这种壮烈行为足以感动神明。
中间两句用"猿鹤"比喻忠义之士在北方(燕云)的悲愤,用"豺狼"形容列强在西藏(藏卫)的争夺,展现了当时内忧外患的局势。
最后诗人感叹:真正懂得国耻的人太少了,只有黑龙江将军寿山(卜魁城指其驻地)这样的忠臣还在坚守。整首诗通过一个外国人的自杀,折射出晚清有志之士面对国家危亡时的无奈与悲愤,歌颂了那些真正心系国家的忠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