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被连绵阴雨笼罩的暮春景象,以及农民面临的生存困境。
开头两句"水乡经月雨,潮海暮春天"直接点出环境:江南水乡连续下了一个月的雨,在春末时节,潮水上涨,海水倒灌。这种异常天气直接影响了农事。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灾情:"芒种嗟无日"说农民等不到适合播种的晴天;"来牟失有年"指麦子歉收,这一年算是白忙了。接着描写百姓面黄肌瘦,村里炊烟稀少,说明大家已经吃不饱饭。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人们总说隐居山林很惬意,但诗人此刻却被各种忧虑煎熬。这里暗含深意:看似超脱的隐士生活,其实也避不开对民间疾苦的牵挂。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通过雨季、农事、饥荒等具体意象,展现了自然灾害下农民的苦难,以及诗人感同身受的忧患意识。最后用"山中乐"的反衬,更突出了诗人心系苍生的情怀。
王之望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