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滚滚黄尘,曾小住波亭月廊。
犹记得洞箫韵好,秋清夜长。
风过伽蓝山石皱,云回密荫水蘅凉。
傍宫槐镫火下层城,萦建章。
东方白,惊曙光。
双丫髻,七宝妆。
有伏书传女,辕诗授匡。
瞥眼繁华如梦里,涛翻横海太荒唐。
忆怜才昔日杜司农,经十霜。
犹记得洞箫韵好,秋清夜长。
风过伽蓝山石皱,云回密荫水蘅凉。
傍宫槐镫火下层城,萦建章。
东方白,惊曙光。
双丫髻,七宝妆。
有伏书传女,辕诗授匡。
瞥眼繁华如梦里,涛翻横海太荒唐。
忆怜才昔日杜司农,经十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满江红》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一场繁华梦醒后的苍凉感慨。
上阕用回忆展开画面:开篇"滚滚黄尘"立刻营造出时光流逝的沧桑感。诗人想起曾经在波光月影的亭廊间小住,那时秋夜清朗,洞箫声悠扬。风拂过寺庙山石,云影掠过水边香草,这些细腻的景物描写都带着往昔的美好滤镜。最后"宫槐""建章"(汉代宫殿名)的意象,暗示这段回忆与宫廷繁华有关。
下阕突然转折:黎明曙光惊破了回忆。提到梳着双丫髻、盛装打扮的宫女,传授诗书的场景,这些细节让当年的宫廷生活显得真实鲜活。但"瞥眼繁华如梦里"一句点明主旨——所有荣华都如泡沫般虚幻。"涛翻横海"的比喻更强化了命运无常的震撼感。结尾借杜牧(杜司农)怜才的典故,暗示自己历经十年沧桑后,终于看透浮华的本质。
全词最动人处在于:用细腻的感官记忆(箫声、风痕、云影)编织出往昔的华丽图景,再突然用"太荒唐"三字将其击碎。这种强烈反差让人真切感受到,再辉煌的过往在时间洪流前都只是浪花一瞬。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读者通过画面对比,自己体会人生荣枯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