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风登晴川阁予两渡游此皆以不第归

苦向白头浪里行,青山也识旧书生。
相逢谁胜黄江夏,不死差强皛正平。
天外云山金口驿,雨中杨柳武昌城。
汉滨父老今安在,只合依他隐姓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科举落榜后重游故地的复杂心情,用生活化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一个读书人的失意与坚韧。

开篇"苦向白头浪里行"用白头浪比喻人生困境,说自己像在汹涌浪涛中艰难前行,暗示科举之路的艰辛。"青山也识旧书生"用拟人手法,说连青山都认得这个屡次落第的老考生,生动写出屡试不第的尴尬。

中间四句用了两个历史人物作对比:黄江夏(东汉名士黄香)代表功成名就者,皛正平(三国狂士祢衡)代表恃才傲物而惨死的人。作者说"相逢谁胜黄江夏,不死差强皛正平",意思是虽然比不上成功者,但至少比惨死的狂士强,用自嘲方式表达对命运的妥协。

后四句写眼前景物:远处云山下的金口驿站,雨中的武昌城杨柳,这些本该美好的景色,在失意人眼中都蒙上愁绪。最后"汉滨父老今安在"的追问,引出"只合依他隐姓名"的结论,说不如效仿汉水边的隐士,默默无闻地生活,道出了古代读书人在功名无望后的典型心态——归隐。

全诗妙在把落第的苦涩写得举重若轻,用"青山认人""比古人"这些接地气的表达,让沉重的主题显得生动。雨中杨柳、云山驿站这些画面感的描写,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可视可感,容易引起共鸣。

袁中道

(1570—1623)明荆州府公安人,字小修。袁宏道弟。初随兄宦游京师,交四方名士。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与兄袁宗道、袁宏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代表作家。有《珂雪斋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