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笙(一作杨希道诗)

短长插凤翼,洪细摹鸾音。能令楚妃叹,复使荆王吟。
切切孤竹管,来应云和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咏笙》用生动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笙乐的美妙动人。

前两句把笙比作凤凰的翅膀和鸾鸟的歌声,说笙管长短不一像凤凰展翅,声音粗细变化如同神鸟鸣叫。这里用神鸟作比,既写出笙的外形特征,又暗示其音色超凡脱俗。

中间两句用历史典故说音乐的魅力:能让楚王妃感动叹息,又使楚王为之吟咏。通过历史人物对音乐的反应,侧面烘托出笙曲的感染力。

最后两句把笙比作孤竹制成的管乐器,说它能与名琴"云和"相应和。"切切"形容声音细密,"来应"写出笙与琴的和谐共鸣,就像知音相遇般默契。这里通过乐器合奏的画面,传递出音乐带来的精神愉悦。

全诗没有直接描写笙曲如何动听,而是通过比喻、用典和场景烘托,让读者自己想象笙乐的美妙。这种"不写之写"的手法,既保留了想象空间,又展现出中国传统乐器独特的艺术魅力。

杨师道

杨师道(?-647年),字景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宰相,中书令杨恭仁之弟。杨师道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隋亡后投奔唐朝,拜上仪同、驸马都尉,娶桂阳公主为妻,后出任灵州总管,多次击退突厥入侵。历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封安德郡公。636年(贞观十年),杨师道升任侍中。639年(贞观十三年),又改任中书令。李承乾谋反案后,被罢为吏部尚书。唐太宗东征时,杨师道暂代中书令,不久又罢为工部尚书。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杨师道病逝,追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号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