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藏书感赋 其四

欧风日东渐,学说竞趋新。
莘莘黉舍子,六籍谁复亲。
《法言》久覆瓿,《论语》可代薪。
迂儒不解事,矩薙守先民。
庄生尝窃笑,章甫适文身。
徒然抱残缺,终恐委灰尘。
祖龙恣焚坑,孔壁未尽湮。
吾观今日事,酷烈甚暴秦。
浮生无百年,遘此大化沦。
成毁何足道,掩卷潜悲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衰落的痛心和无奈。他用现代人容易理解的比喻,描绘了一幅传统文化被抛弃的凄凉画面。

诗的开头说西方文化像风一样吹到东方,大家都争着追求新潮学说。学校里年轻的学生们,已经没人愿意亲近《诗》《书》等传统经典了。这里用"六籍"代指儒家经典,说它们像被丢在角落的旧罐子(覆瓿),《论语》这样的经典甚至被当作柴火烧掉。

作者自嘲是个不懂变通的老顽固(迂儒),还在死守着老祖宗的规矩。他引用庄子的话,说就像给野蛮人戴礼帽一样不合时宜。虽然努力保存这些文化遗产,但恐怕最终还是会像灰尘一样消散。

诗中提到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典故,说当时孔府的墙壁里还藏着未被烧毁的经书。但作者觉得现在的情况比秦始皇时代更糟糕,因为现在是人们主动抛弃传统,而不是被迫的。

最后作者感叹人生短暂,却赶上传统文化衰落的时代。他说这些经典的存亡其实不重要,但合上书卷时,还是忍不住感到悲伤。这里的"潜悲辛"三个字特别打动人,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文化守护者无声的悲痛。

整首诗用对比手法,把古今文化处境相对照,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透露出无力回天的哀伤。作者没有大声疾呼,而是用"掩卷"这个细微动作,传递出深沉的忧思,让读者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