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观峰 其二

半岭鶤鸡午夜鸣,中天鸾鹤洞箫声。
灵查几许通银汉,香案曾参上玉京。
奄见彩云青海度,每依残月赤霄行。
无烦一一论封禅,寂寞云亭问主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日观峰(泰山观日出的地方)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通过一系列神话意象表达对仙境的向往,同时暗含对人间封禅大典的淡然态度。

前四句用神话元素构建仙境: 1. 半夜听到神鸟鶤鸡的鸣叫,空中传来仙人骑鸾鹤时的箫声——渲染山峰的神奇氛围 2. 想象乘着木筏(灵查)能直达银河,曾在香案前参拜过天宫(玉京)——表现对仙境的憧憬

中间两句展现绝美晨景: 3. 突然看见彩云掠过青海(可能指云海或东方),每天追随残月飞行在九霄——描写破晓时分的流动美景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 4. 不必细说历代帝王封禅的往事,只想在寂静的云亭中寻找心灵的归宿——表达超脱世俗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

全诗妙在将现实山峰与神话想象交融,凌晨时分的云月变化被赋予仙气,最终落脚到看淡帝王功业、向往心灵宁静的感悟。就像用文字绘制了一幅会动的仙界日出图,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心灵的解脱。

潘之恒

潘之恒(约1536—1621)字景升,号鸾啸生,冰华生,安徽歙县、岩寺人,侨寓金陵(今江苏南京)。嘉靖间官至中书舍人。明代戏曲评论家、诗人。明嘉靖年间,官至中书舍人,得汪道昆保荐,入“白榆社”。与汤显祖、沈璟等剧作家交好。曾从事《盛明杂剧》的编校工作。撰有《叙曲》、《吴剧》、《曲派》等剧评,均收入《亘史》、《鸾啸小品》两集中,撰有诗集《涉江集》。晚年,与黄山结下不解之缘,在黄山汤泉附近建“有芑堂”,广邀宾朋、名人游黄山,使黄山知名度大大提高。又于万历年间重编黄山志,取名《黄海》,随撰随刻,至去世未完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