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龙岩张节翁

归向龙岩岩下房,又添移竹种松忙。
江湖万事孤灯夜,风月千篇满镜霜。
日暮乌栖梧叶落,天晴雁过菊花香。
诚知道义相忘处,岂恨云山隔渺茫。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龙岩山下的生活,同时抒发了对人生际遇的豁达情怀。

前两句写实景:主人公回到龙岩山下的住所,忙着移植竹子、栽种松树。通过"又添""忙"等词,我们能感受到他对田园生活的热情,这种亲手改造居住环境的行为,透露着对生活的热爱。

中间四句形成巧妙对比:夜晚独对孤灯时,会想起江湖上的种种往事;清晨照镜时,看到自己风霜满面的容颜。这两句暗示了主人公曾经历过世事沧桑。而随后笔锋一转,用乌栖梧叶、雁过菊香的明媚秋景,展现了眼前生活的宁静美好。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只要彼此都明白"道义"的真谛,就算隔着千山万水也不会觉得遗憾。这里的"道义"可以理解为做人的原则、共同的理想,或者真挚的友谊。诗人用"云山隔渺茫"这样具象的画面,表达了精神共鸣可以超越物理距离的深刻哲理。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既有具象的生活场景,又有抽象的人生感悟。通过对比孤灯夜与菊花香、江湖万事与道义相忘,展现了从纷扰世事到心灵宁静的升华过程。最打动人的是那份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不必执着于形影不离,只要心灵相通,天涯亦是咫尺。

丁高林

丁瀚,字默甫,无锡人。官陕西宁羌州知州。有《西园胜稿》附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