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诗人站在华山脚下眺望远方时的所见所感。
前两句写居住环境:诗人在靠近寺庙的幽静处搭了间茅屋,雨过天晴后,阳光穿透薄雾,在柳荫间投下斑驳光影。这里用"禅林"暗示诗人追求宁静的心境。
中间四句是精华部分:抬头看见华山群峰高耸入云,壮丽秀美,但望着望着,思乡之情却越来越浓。这里形成强烈对比——眼前是磅礴山景,心里却是对远方家乡的牵挂。接着诗人自嘲:年纪大了总偷偷拔白发,生活清贫却还要迎着春风勉强作诗,显得既真实又心酸。
最后两句是洒脱的收尾:诗人独自在花丛边、溪水旁散步,没人理解他的心境,但他依然敞开衣襟,享受这份自由闲适。这里的"腾腾"二字特别生动,仿佛能看到他衣襟随风鼓荡的样子。
全诗妙在三种情绪的巧妙融合: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有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最后又回归超然物外的豁达。就像我们现代人旅游时,看着壮丽风景会突然想家,感叹生活不易,但最终又被大自然治愈一样,非常真实动人。
翁承赞
翁承赞(859~932) 字文尧(一作文饶),晚年号狎鸥翁,莆阳兴福里竹啸庄(今北高镇竹庄村)人。翁氏为礼乐名家,东南茂族,其先京兆人也。曾祖何,官检校右散骑常侍;祖则,官大理司直;父巨隅,荣王府咨议参军,赠光禄少卿,累迁少府监,居兴福里,见其地“前有海水朝宗,后有竹林环荫”,遂名其乡“竹啸翁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