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精致小巧的庭院水池,展现了小中见大的意境美。
开篇用"一泓潋滟"形容池水波光粼粼,清澈见底,说明这是主人花了半天功夫精心开凿的小水池。虽然占地不过四五尺(约1.5米)见方,却能倒映出满天星辰,连天上的两三颗星星都能映入水中。这里通过"浸天"的夸张手法,把小小的水池写得气象万千。
中间两联用生动的画面继续描写:池边草丛里漂着霜打的落叶,像白色的小船;沙洲边的渔火点点,又像是停驻的萤火虫。这些细腻的观察把寻常景物写得充满诗意。
最后诗人点明主旨:从这个小水池的布局就能看出,主人虽然身处方寸之地,心里装着的却是浩瀚大海。这里的"沧溟"(大海)象征着远大的胸怀和理想。整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小水池,赞美了主人"以小见大"的胸襟气度,说明真正的境界不在于空间大小,而在于心境的开阔。
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