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 其一

杏花迎马色,忽忽过此桥。
非关春事引,想是碧山招。
回首天台瀑,千年挂紫霄。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骑行的画面,充满自然之美和人生感悟。

开头"杏花迎马色"用拟人手法,让杏花仿佛主动迎接骑马人,粉白花瓣与马儿相映成趣,瞬间就穿过了小桥。"忽忽"二字既写速度之快,也暗含时光飞逝的感叹。

后两句解释匆匆赶路的原因:不是因为贪看春色,而是被青翠山峦召唤。这里用"碧山招"把山写得像老朋友般亲切,暗示人与自然的心灵共鸣。

最后两句突然跳转到回忆——诗人想起天台山的瀑布,像紫色绸缎悬挂高空已千年之久。这个意象既壮丽又永恒,与眼前转瞬即逝的杏花形成对比,让人感受到: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策马过桥般匆匆,但那些与山水相遇的瞬间却永远珍贵。

全诗用简练笔法完成三次转折:从眼前春色到青山召唤,再到千年瀑布的回忆,层层推进中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感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骑马看花的日常场景,最终升华为对永恒与瞬间的哲学体悟。

傅汝舟

傅汝舟(1476~1557年),初名舟,字远度,又字木虚,号磊老、丁戊山人等,闽县(今福建福州市区)人。其家初住朱紫坊,后迁丁戊山(嵩山)登龙巷。少与高濲同游学于吏部尚书郑继门下,通天象、堪舆,兼晓黄白炼丹术,曾遍游桂、湘、鄂、齐、鲁等地,求仙访道。好为画,工行草,与高濲齐名。其诗为文学家王世贞所推崇。明正德年间,在福州西湖建宛在堂,一时诗人云集。著有《傅山人集》、《傅木虚集》、《继傅山人集》、《唾心集》、《步天集》、《英雄失路集》各2卷,《拔剑集》3卷,《箜篌集》2卷,《拘虚集》5卷,《丁戊山人集》3卷,《合廾呓弃存稿》6卷,《粤吟稿》1卷,尚有杂著多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