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山中道观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空灵悠远的意境。
前两句写实景:诗人偶然来到深山中的道观(法坛),感受到云雾缭绕的寒意扑面而来。"空明"二字既形容云雾的清澈透明,又暗指道家的虚空境界,让人瞬间置身于清冷幽静的山林氛围中。
后两句转入联想:诗人看到眼前的云雾,忽然想起传说中的仙鹤(道家常以鹤象征仙人),不知它当年飞往了何方。最后一句展开浪漫想象——或许仙鹤的羽毛就是被天上的风吹落人间的。这里用"坠羽翰"的意象,把虚无缥缈的仙家传说变得具体可感。
全诗最妙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现实的云雾与想象的仙鹤相互映照,清冷的山景与飘逸的仙趣融为一体。短短四句就完成了从现实到幻想、从人间到仙境的跳跃,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山中的清幽,又能体会道家追求的超脱意境。这种亦真亦幻的写法,正是中国传统山水诗的魅力所在。
范宗尹
范宗尹(1100年-1136年),字觉民,襄阳邓城(今湖北襄阳西北)人,南宋宰相。建炎三年(1129年),吕颐浩任相。范宗尹被召回,历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副相),四年,代吕颐浩为相,授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年仅三十,史称“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绍兴元年(1131年)二月辛巳,日有黑子,宗尹认为辅政无能,请求罢免,不许。晚年为秦桧所排挤,出京担任温州知州。绍兴六年(1136年),退居天台,不久卒,年三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