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洛阳是一座有名的历史古城,东周、东汉、曹魏、西晋、隋炀帝、武则天等先后以此为都,宋以前的许多王朝也曾以此为陪都,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山坡羊·洛阳怀古》的前六句,写作者在九朝古都洛阳的天津桥上依栏远望,追念曾经叱咤风云、建立东汉王朝的刘秀以及他的功臣们,流露出一种低沉哀惋的调子。天津桥,故址在今洛阳旧城西南,隋唐皇城正南洛水上。它建于隋大业年间,用铁锁连结大船,南北夹路对起四楼。隋末焚毁,唐宋屡次改建加固。它曾是洛阳的一个繁华的名胜之地。作者来到天津桥上,俯视桥下,洛水滚滚不息地向东流淌着,抬头远望,春陵的王气已丧失不见。“春陵王气”是关于刘秀的历史典故。《后汉书·光武帝纪论》载:“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春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春陵,是个县名,当时属南阳,故址在今湖北枣阳县。汉光武帝祖父春陵侯刘仁曾迁封于此,故名。望气,是古代方士的一种占侯术,认为望云气可以预知祸福吉凶。这是靠不住的骗人把戏。苏伯阿望见的春陵的“佳”气,“郁郁葱葱”,按照方士的说法,即是一种王者之气,预示此地将会出现天子。后来,果然出现了汉光武帝刘秀。现在作者在洛阳的天津桥上,已不见春陵之王气了,这地方恐怕再也出现不了刘秀那样的人物。而帮助刘秀建立东汉王朝的那些文臣武将们,如邓禹、马武等,也早已成为古人,就连明帝刘庄在永平年间为感念这些前世功臣,而在南宫云台中绘制的二十八将的图象,也早已塌圮不存了。眼前看见的只有苍茂的树木和茫茫流动的河水。面对这种情景,作者发出了深沉的感慨:“千古转头归灭亡”。自古以来,那些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当时自是叱咤风云,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演出了轰轰烈烈的活剧,但弹指一顾之间,就归于灭亡,成为历史的过去。由此,作者认为“功”也罢,“名”也罢,都是短暂的,不会长久的保持着的。
总括看来,作者在曲子之中流露出的情绪是低沉的,几乎近似消极;而结合元代社会现实来看,元代统治阶级残酷暴虐,社会统治黑暗腐朽,张养浩曾因直言政事,而被贬官,被废弃,这次虽被起用,但后果怎样,他无法预料。因此,他在曲中流露出了低沉的、伤感的情绪。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山坡羊·洛阳怀古》用大白话讲,就是作者站在洛阳的天津桥上,看着眼前的景象,感叹历史兴衰的一首怀古诗。
开头三句写作者站在桥上远眺,发现当年汉光武帝刘秀(春陵是他的老家)开创的王朝气象早已消失不见。这里用"凋丧"这个词,就像说一朵花枯萎了,暗示曾经的辉煌已经衰败。
中间四句是看到的实景:树木郁郁葱葱,河水茫茫流淌,但当年辅助光武帝重振汉朝的"云台二十八将"(就像现在的功臣榜)却一个都看不见了。这里用"树苍苍,水茫茫"这样简单的叠词,反而让景色显得特别空旷寂寥。
最后五句是作者的感悟:千古功名转头就没了。就算建立了功业,也维持不了多久;就算留下了名声,也流传不了多久。这里连续用两个"不久长",就像在摇头叹气,表达了一种看透历史的沧桑感。
整首词的精髓在于:用洛阳这个千年古都的变迁,说明再伟大的功业最终都会烟消云散。作者没有用复杂难懂的典故,就是站在桥上看看风景、想想历史,然后发出感慨,但这种平实的写法反而让历史的无常感更加真实有力。就像我们现在去古城旅游,看着古迹也会产生类似的感叹一样,很容易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