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秋夜长送方叔高二首(叔高名积,九江人。) 其一

秋夜长,长如岁。
长如岁,尚可夜。
凉薄人,不能寐。
群雁各南翔,一凫尚北飞。
团团素明月,流光照我衣。
当歌正激烈,慷慨送将归。
丈夫成名微亦足,焉能终夜悲刺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难眠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壮志。

开头"秋夜长,长如岁"用夸张手法写秋夜漫长难熬,像一年那么久。但诗人马上转折说"尚可夜"——再长的夜也能熬过去,暗示自己不会被困境打倒。

"凉薄人,不能寐"中的"凉薄人"既指秋夜凉意,也暗指世态炎凉。诗人睡不着,看着大雁南飞、野鸭北飞,用这两种鸟的不同飞行方向,暗示自己与众人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

"团团素明月"四句写月光照衣,诗人慷慨高歌送别友人。这里用明月象征高洁品格,歌声激烈显示内心激荡。

最后两句是诗眼:大丈夫只要能在世上留下名声,哪怕再微小也足够了,怎能整夜沉浸在悲伤中呢?"刺促"形容坐立不安的样子,诗人用反问语气表达要振作起来的决心。

全诗通过秋夜景致,展现了诗人面对孤独和困境时的复杂心境,既有感伤,更有不甘平庸的豪情。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尊严、坚持理想的倔强精神。

傅若金

傅若金(1303—1342) 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0